生命的定義之一為能夠感知外在的刺激以及反應,除了視覺、嗅覺、觸覺外,聲音跟聽力是上天賦予地球動物獨特的感知。不同的動物可以發出不同頻率的音波,以及感受不同頻率的音波。海豚可以發出遠較人類高頻的聲音,所以被稱為海豚音,蝙蝠可以發出人類聽不到的高音頻聲音,我們可以稱之為超音波。聲波在空氣行進速度固定約每秒340 公尺,每秒的震動次數稱之為頻率叫赫茲(Hz),國中物理告訴我們頻率乘上波長就等於波速。生物可以利用聲帶張力的改變來改變發出聲音的頻率,藉此調整波長,如此可以在上呼吸道產生共鳴,發出響亮的聲音。
人類可以發出的聲音頻率範圍約在80至200赫茲,男生較低、女生較高。人類耳朵可以聽到的頻率範圍約在20到20,000赫茲,超過20,000赫茲就叫做超音波。狗可以聽到0到40,000赫茲的聲音,因此夜晚可以比人類感知細微的變化,因此人類會覺得狗是否會看到時麼靈異現象呢!

聲波的特性,除了固定約每秒340 公尺,每秒的震動次數稱之為頻率叫赫茲(Hz),國中物理告訴我們頻率乘上波長就等於波速外,震動的振幅表示的就是傳遞出去的能量。我們可以分貝(dB)數來表示。大家知道什麼樣的聽力算是正常嗎?其實一般人講話的音量約在50分貝,而一般人正常聽力範圍為25分貝以下,代表能聽到的最小音量應該要低於25分貝;如果能聽到的最小音量介於25分貝到40分貝,則屬輕度聽損,無法小聲對談;若介於41到70分貝,屬中度聽損,一般音量無法對談,需要透過高分貝喊叫才能溝通,往往會造成溝通上的困擾;如果介於71到90分貝,屬重度聽損,則無法正常對談,對於人際關係也會有很大的障礙。
聽力構造
耳朵主要分為三個部份:外耳、中耳及內耳(圖),內耳由聽覺神經連接大腦。耳朵任何一處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引致聽力損失。
常見聽力損失的原因
針對不同族群,導致聽力受損的成因也不盡相同,常見原因簡述如下:

☉ 先天性聽損
聽力障礙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缺陷之一。據國內研究統計,平均每500到1000個新生兒中,就有一人為雙耳重度或極重度聽障,需配戴助聽器,而有2~3人為輕、中度聽障或單耳聽障。因為一歲前為語言發展的黃金期,如果沒有聲音的刺激,語言發展就會受障礙,因此過去聾與唖的障礙會合併,目前我們建議要及早進行新生兒的聽力篩檢,這些先天性聽障之幼童,於3個月大前予以較確定之診斷;並早期進行適當之治療計畫。可以確保語言之正常發展,如此對聽障兒之未來發展將有極大助益。

☉ 耳垢堵塞、中耳積水或慢性中耳炎
外耳道因為演化,內側較高,開口較低,具抗重力作用(見圖),因此不會下雨外耳道進水,浸水也會自然排出。耳部相關症狀如耳悶或耳朵流湯流膿的患者,可能因為耳垢堵塞、中耳積水或慢性中耳炎反覆感染造成聽力衰退,這個情況建議找專業耳鼻喉科醫師諮詢。

☉ 噪音性
工作場所噪音造成的聽力損失,是重要的勞工安全衛生議題,有研究發現從事鋼鐵業噪音作業勞工較差耳的4kHz聽力損失達40分貝以上的有29%,6kHz的聽力損失更達31%。另外根據台大楊怡和教授研究,娛樂場所的噪音值均甚高,有導致聽性外傷的潛在危險,噪音源以隨身聽最多,其次為迪斯可舞廳及KTV,其餘如搖滾樂唱會、酒館(pub)、小鋼珠(柏青哥)、音響、運動會起跑槍等等。由於這些娛樂場所的噪音值均甚高,有導致聽性外傷的潛在危險,宜多加宣導,不容忽視。

☉ 退化性
年過五十歲之後,聽力便開始減退。原因除了內耳耳蝸及聽神經退化之外,大腦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跟著衰退,所以會出現「聽得到,但是聽不懂」的情形。
 突發性聽障
大部分患者的描述是突然一耳聽不到聲音,或是忽然發現接電話聽不到聲音。原因可能是內耳血液循環障礙,或病毒感染。這個情況建議盡早就醫。

☉ 可能有耳毒性的藥物
目前已經知道一些藥物可能會傷害到內耳。常見的藥物有抗生素 (Aminoglycoside類),利尿劑(furosemide),消炎藥(salicylat阿斯匹靈等),奎寧(quinine),某些化療藥物(如cisplatin),汞、鉛等重金屬。
►廖立人醫師主治項目
小兒耳鼻喉疾病、頭頸部超音波檢查
鼻竇炎、過敏性鼻炎之內視鏡微創及雷射手術
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礙之微創手術
中耳炎顯微手術

►經歷:
1、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住院醫師訓練
2、法國Portmann耳科中心顳骨手術進修
3、南韓首耳大學鼻竇手術進修
4、新加坡小兒呼吸道手術進修
5、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專科醫師

Related column 相關閱讀